投资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招商合作  -  投资信息

新材料行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材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材料创新已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也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21世纪以来,新材料的使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金属新材料、复合新材料、化工新材料、信息新材料、纤维新材料等丰富多彩。新建筑材料的出现,为人类创造了更加美观而舒适的居住条件。新材料还促进了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它使得火车与飞机更加快捷,而汽车则为人类的个性化生活提供了前提条件。生物材料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医疗手段,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健康概念。新的合成纤维的出现,使人类超越自然纤维单一途径获取更加丰富多彩的纺织品和服装;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合成洗涤剂,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清洁;信息材料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的通信手段,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不仅使人们能够在现实空间,而且能够在虚拟空间里创造自己的个性化生活。新材料还为人类的航空航天事业提供了前提条件,为人类实现拓展生存空间和消解人类孤独提供可能的机会。

一、行业基本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是制造强国和国防科工的基础和支撑,是原材料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世界产业中关联度高、经济带动力强、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的一项新兴产业。新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成了研究最活跃,最为投资者所看好的新材料领域。


01

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1.定义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和有特殊性质的功能材料。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 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
  2.分类
  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 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
  根据《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我国新材料主要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三大类,具体涉及产业如下:
  1.先进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海工用钢等先进钢铁材料;高强铝合金、高强韧钛合金、镁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高端聚烯烃、特种合成橡胶及工程塑料等先进化工材料;先进建筑材料;先进轻纺材料等。
  2.关键战略材料:耐高温及耐蚀合金、高强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反渗透膜、全氟离子交换膜等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碳纤维、芳纶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永磁、高效发光、高端催化等稀土功能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3.前沿新材料:石墨烯;金属及高分子增材制造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新型低温超导;低成本高温超导材料等。
02
行业的地位
  一直以来,新材料也是世界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我国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作为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等的关键保障,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低碳经济领域新兴产业之一。
  1.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国家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新材料的基础支撑能力,实现我国从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转变;具体从关键战略材料、先进基础材料和前沿新材料三个重点方向展开,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实际促进特色资源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2.新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防安全的物质基础,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保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新材料产业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意义重大。

  3.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每秒百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等。

  4.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信部陆续完善和制定以及出台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和措施,新材料产业发展再次迎来重大利好消息,站在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风口浪尖。

二、行业发展现状


  材料是人类一切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历来是生产力的标志,对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决定社会形态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


01
新材料发展历程
  材料是人类一切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作为关键资源投入,一次次推动着技术革命的进步。目前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硅、碳时代,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02
全球市场和格局
  新材料是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决定一国高端制造及国防安全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新材料产业的创新主体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韩国、俄罗斯紧随其后,目前属于全球第二梯队。
  当前,发达国家都把新材料产业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密集出台重大规划政策,从研发投入、市场培育、法律制度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先机。
03
中国市场和格局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任何一个都离不开先进材料的加持。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已进入提速阶段,拥有稀缺性、独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的新材料,然而,我国虽然已成为材料大国,但还不是材料强国,我国新材料目前正处于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

  (1)新材料产业发展正处于黄金时代
中国自“九五”开始就将新材料作为发展重点,自从“十二五”以来,国内的新材料技术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仅仅为0.6万亿元,基于新材料“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推动支持新材料产业保持快速的发展趋势,十三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将稳步增长,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预计到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将超过7万亿元。
  (2)新材料产业整体受到市场高度青睐


  由于新材料的战略地位以及对其他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动作用,新材料产业发展一直以来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民间资本看好新材料的发展前景也大量涌入。


04
山西市场和格局

  “坚持发展理念,培育产业生态,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山西省描绘出的新材料产业发展蓝图,把新材料产业摆在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出位置,并明确列入十四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进行投资,尤其是重点打造半导体、光电、光伏、炭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产业集群领域。
  截止去年底,全省拥有新材料规上企业150户,实现营业收入1295.9亿元,到2022年新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力争到“十四五”末,新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5%左右。将新材料产业培育成为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打造成为我省转型发展的新支柱产业,山西新材料产业前景广阔。

   1.特殊钢材料:山西省不锈钢年产430万吨,规模居全国前列。发挥不锈钢资源优势,通过以太钢不锈钢园区为核心,打造全国第三大取向硅钢生产基地和千亿级不锈钢全产业链生产加工基地。

   2.钕铁硼磁性材料:山西省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占全国1/7,国内市场占有率15%以上。依托山西综改示范区、太原不锈钢园区、运城盐湖区,拥有一批掌握高端技术力量的代表性企业,如中磁科技,汇镪磁材、金山磁材等,发展一致性高、稳定性好、适用性强的永磁材料,打造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集群。

  3.己内酰胺:围绕“煤—苯—己内酰胺/己二酸—尼龙6/尼龙66”工艺路线,山西省加快发展己内酰胺、尼龙6等高附加值专属化学品,进一步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4.煤系高岭土材料:山西省煤系高岭土深加工产品年产60万吨,居国内第一,为全球主要产地。发挥山西全球主要煤系高岭土资源产地优势,实现产品由低端填料级向超微细高岭土功能性新材料的转变,打造以朔州、忻州为核心的晋北煤系高岭土材料产业基地。

   5.碳纤维材料: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太钢集团高端碳纤维千吨级基地三期工程年产1800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三期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山西省首个千吨级高端碳纤维基地,能够实现山西钢科高端碳纤维产品规格系列化、低成本化,进一步满足我国交通、核电、新能源、海洋装备等领域日益增长的碳纤维使用需求。依托太钢千吨级全国一流碳纤维生产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太原、晋北两大新型纤维材料产业集聚区。

  6.环保新材料:金晖兆隆生物降解聚酯PBAT项目位于山西孝义经济开发区,主要产品为生物降解塑料,区别与传统塑料,生物降解塑料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分解,不会形成白色污染。

  生物降解聚酯PBAT,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全生物降解材料,也是生产高性能膜材的重要原材料,不仅可以生物降解也可堆肥,广泛应用于农用地膜、垃圾袋、保鲜膜、堆肥袋、淋膜、缠绕膜产品和餐盒、餐盘、杯子等塑料用品的制作。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不仅项目产品而且生产过程也达到了绿色环保的要求。目前,全省开发区2021年第一期“三个一批”活动孝义经济开发区金晖兆隆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万吨生物降解塑料PBAT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产品达到了美国FDA食品接触安全标准,同时完全符合欧盟及美国生物降解塑料标准。
  2020年10月10日,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山西综改示范区签署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250亿元,分期建设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这一项目的实施将极大推动我省合成生物新材料的产业化布局,抢抓国家生物新材料产业发展政策红利和市场先机,对于加快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行业特征

  我国材料科学领域十分活跃,新概念、新构想、新方法不断出现,新材料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有长足进展,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领域与日俱增,除了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还可用在文体用品、纺织机械、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建筑材料、化工机械、运输车辆等方面。可以预计,随着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新材料需求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发展,到2025年其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01
行业市场规模

  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已由2010年的0.65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近2万亿元。先进半导体材料、新型电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领域加速发展,高性能钢铁材料、轻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有效支撑了高速铁路、载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装备等工程顺利实施。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应用取得积极进展。在国家政策和下游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新材料产业持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据中国新材料技术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02
行业空间布局

  我国新材料行业空间布局日趋合理,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逐渐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东北、中西部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分布。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作为目前国内三大综合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企业分布密集,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并拥有资金、市场等优势,新材料产业的高端要素向这些区域聚集。

03
主要应用领域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主要涉及以下新材料:
  1.新能源材料
  新能源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常见的新能源材料有锂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储氢材料、核能材料等。

   2.生物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主要分为介入性治疗材料和组织修复材料,而用于制造介入性治疗器械的生物材料主要有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组织修复材料按材料又可分为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陶瓷材料、医用复合材料等。

  3.环保节能材料
  环保节能材料是指同时具有良好使用性能和最佳的环境协调性的一类材料,分析基本无毒无害型和低毒、低排放型。这类材料具有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少,对生态环境污染小,再生利用率高或可降解和可循环利用的性质,而且要求材料从制造、使用、废弃直到再生利用的整个寿命周期中,都需要具有与环境的协调共存性。

  4.交通设备材料
  交通设备材料种类繁多,包括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等。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推动交通设施建设下,交通设备材料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以铝合金为例,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铝合金研究和生产体系,可生产18大类,200多种铝合金,2400多个品种,14000多种规格的铝及铝合金产品,基本能满足国民经济需求。
  5.电子信息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主要指微电子材料和光电子材料,其中微电子材料中以多晶硅和单晶硅为主要代表,光电子材料主要是指半导体照明材料和光纤材料。2020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生产和投资增速在工业中保持领先,推动电子信息材料持续发展。


  6.新型化工材料
  新型化工材料品种较多,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包括有机硅、有机氟、碳纤维、聚氨酯、改性塑料等。随着下游应用拓展,新型化工材料的市场需求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以有机硅为例,2012年,我国有机硅消费量约为62万吨,到2020年我国有机硅消费量已增长至119万吨,预计2023年达到156万吨。

四、市场规划

  在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也在科研经费投入、产业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作为对战略新兴产业扶持的一部分,新材料产业还将在财政、税收、科技投入、人才引进、产品推广等方面进一步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的新材料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01
国内整体规划发展



  1.逐渐向高端、健康、绿色方向发展
  未来十年,高端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型建筑、生物医用、智能电网、3D打印等新兴产业领域预计将保持较快发展趋势。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高端材料是未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包括高品质特殊钢、高强轻质合金、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航空用陶瓷材料及航空级3D打印金属粉末材料等。此外,随着人民对健康、环保等需求的提高,对生物医用材料、绿色环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高性能膜材料等绿色健康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2.电子信息、锂电池产业新材料有望加速增长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电子信息材料的研发生产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低缺陷12英寸及以上电子级单晶硅、超薄8英寸及以上绝缘体上硅(SOI)、宽禁带半导体与器件,以及AMOLED有机发光材料及器件、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光学膜、集成电路特种气体都将逐渐实现产业化应用,部分产品也将逐渐取代进口。锂电池材料方面,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导电浆料、电池隔膜企业不断涌现,核心技术逐步被研发成功,并实现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

  3.高强轻质合金新材料可能得到大规模应用
  高性能的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在航空航天、军工、汽车、电力设备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高性能合金在车辆上应用量快速增长,其市场需求越来越多。随着电力装备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铝合金电缆技术和产品已逐步被市场熟知并接受,铝合金材料凭借其性能优势,在电力行业应用也将日益广泛,“以铝代铜”的相关产品,也逐步应用于电线电缆、变压器、汽车热交换器、空调散热器等多方面,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02
山西省规划发展

  山西省“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战略部署,以提高供给侧产品制造能力为抓手,围绕特种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半导体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四大特色领域,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将新材料产业培育成为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打造为助推我省工业“结构反转”的新引擎。
  未来,将以产业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布局为基础,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依托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发挥骨干企业辐射引领作用,着力构建新材料产业“一核五带七板块”空间布局。
  “一核”,即发挥山西科技创新城、大学城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煤化所、中电科三十三所等科研院所人才、技术优势,将太原都市圈打造成我省新材料产业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区和千亿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五带”,即布局五个新材料产业经济带,发挥太原、吕梁、晋城、运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带;依托临汾、长治、晋城发展基础和优势,打造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带;发挥大同、朔州、忻州、阳泉、晋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带;依托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的发展基础和优势,打造前沿新型材料产业带;发挥山西综改示范区、大同、吕梁的可再生资源优势,打造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带。
  “七板块”,即构建七个区域性的新材料发展中心区,依托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围绕太钢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高强高韧和特种专用钢材,打造特殊钢产业集群;依托忻州经济开发区、朔州山阴、阳泉盂县、晋城泽州、晋城高平,围绕金宇科林、山西超牌、西小坪、兰花华明等龙头企业,发展煅烧高岭土、耐火材料、纳米碳酸钙等产品,打造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集群;依托山西综改示范区、忻州蓝宝石半导体产业园、晋中平遥,围绕中电科二所、平晶光电等重点企业,培育发展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产业应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打造半导体材料产业集群;依托运城河津、闻喜、吕梁兴县,围绕中铝新材料、中铝华润、华盛镁业等龙头企业,发展铝镁合金深加工产品,打造铝镁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山西综改示范区、太原不锈钢园区、运城盐湖区,围绕汇镪磁材、金山磁材、中磁科技等龙头企业,发展一致性高、稳定性好、适用性强的永磁材料,打造钕铁硼永磁材料产业集群;依托太原清徐经济技术开发区、运城临猗、晋城巴公工业园,围绕阳煤太化新材料、星辰合成、兰花科创等龙头企业,发展尼龙6、聚苯醚、己内酰胺等高端化学品,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山西综改示范区、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吕梁孝义,围绕中科鸿基、凯赛生物、锦波生物、金晖兆隆等龙头企业,发展生物基降解塑料、生物降解聚酯原料、生物降解聚酯改性料、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等生物化学品和生物医用材料,打造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
按照龙头带动、链式布局、研发支撑、园区承载的思路,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以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以“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配套企业”为基本模式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推动我省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


五、宏观环境


  随着新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领域的逐步扩大,新材料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科技水平与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限制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01
国家政策

  为了提升新材料领域竞争力,实现我国从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转变,我国先后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指导性文件来支持新材料行业的发展。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而新材料产业的“十三五”规划作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抓手,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理念,紧紧围绕重大工程建设、民生发展、环境保护的需求,以提升材料支撑保障能力这一目标为导向,壮大新材料产业。

02
山西省政策

  为推动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山西省近日发布《关于支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共27条支持政策。

  (一)支持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二)提升新材料产业创新能力



  (三)培育新材料龙头企业


  (四)实施新材料产业融资支持及税费优惠

  (五)加大新材料引进和培养


六、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新材料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应用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将会呈现以下趋势。
  1.新材料的发展更注重可持续发展,更体现以人为本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新材料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新材料的发展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协调,资源的高效和重复利用,使新材料的发展更有效地纳入循环经济的模式。
新材料的发展除强调与资源、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外,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随着人民对健康、安全等需求的提高,对生物医用材料、绿色环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绿色健康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2.高新技术发展促使新材料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关键基础材料提出新的挑战和需求,同时材料更新换代又促进了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随着万物互联、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概念的加速落地,新材料技术正加速向科技化方向发展。未来,自修复材料、自适应材料、新型传感材料、3D打印材料等新材料技术将大量涌现,为生物医疗、国防军事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提供支撑。

  3.人工智能与新材料技术互为促进,加快新材料“井喷”
  传统的新材料研发过程,主要依赖科学直觉与实验判断,再加上大量的重复性实验来完成验证,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周期有望缩短一半以上。
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将在很大程度上使材料产品实现智能化,拥有传感功能、反馈功能、信息识别和积累功能、响应功能、自诊断能力、自修复能力以及自调解能力。这些智能材料可以满足人工智能发展的要求。

  4.新材料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整合重组趋势加剧
  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新材料与信息、能源、医疗卫生、交通、建筑等产业结合越来越越紧密,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则,经济效益的强烈驱动,又加剧新材料产业整合重组,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和互相包容的特点。
  元器件微型化、集成化的趋势,使得新材料与器件的制造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新材料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相互合作与融合更加紧密,产业结构出现垂直扩散趋势。
  随着新材料产业不断的整合和重组,跨国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中将发挥出更大作用。这些企业规模大、研发能力强、产业链完善,他们通过战略联盟、大量的研发投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甚至垄断地位。

  5.中国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同时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由于中国大陆拥有低廉的人工成本、庞大的市场需求和逐渐完善的产业链等优势,很多新材料细分领域均存在向中国产业转移的现象,且愈演愈烈。以半导体产业为例。世界集成电路发展历程经历了美欧垄断、日本崛起和亚太主导三个阶段,现正处于向中国大陆集中的阶段,产业东移趋势明显。
  产业转移一般是将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迁入国,而技术升级才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础,其他驱动因素也均需以技术升级为基础。近年来国内5G、新能源、军工、航空航天等新兴行业迎来快速发展阶段,但在上游关键材料领域仍处于高度依赖进口的状态,未来国产化需求迫切,进口替代将是行业成长主旋律。
七、发展问题


  近年来,全球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处于第二梯队,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0%,但目前上游关键材料、设备发展仍存在诸多“卡脖子”环节,国产替代需求迫切、市场巨大、进程加速。未来一段时间内,国产替代将成为行业成长主旋律。


  1.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不均衡
  发达国家拥有绝大部分大型跨国公司,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多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占据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其中,美国处于新材料产业发展全面领先的位置,日本在纳米科技、电子信息材料,欧洲在复合结构材料、化工材料、纳米材料,具有明显优势。中国在半导体照明、稀土永磁材料、人工晶体材料,韩国在显示材料、存储材料,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材料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2.未来市场的重心正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大变革的来临,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地区差异将会进一步加剧。从新材料市场来看,北美和欧洲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新材料市场,且市场已经比较成熟,而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新材料市场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从宏观层面看,全球新材料市场的重心正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

  3.三类新材料产业面临不同发展问题
  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但并非一路坦途,三类新材料产业各自面临不同的发展问题。先进基础材料多个领域产量世界第一,但品质不高,出现产能过剩;关键战略材料产业链上下游脱节、成套技术不完备,部分产品对外依存度高且受海外严格管制;前沿新材料擅长跟踪模仿,原始创新不足,转化率较低。它们横亘在新材料发展之路上,亟待解决。
 
  4.关键材料成为科技发展“卡脖子”的核心环节
  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八、发展机遇


  新材料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如果说钢铁,水泥是传统产业的重要基础,那么,新材料就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石。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未来中国新材料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1.发展新材料是全球的趋势
  随着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现已成为国民经济先导性产业和高端制造及国防工业等的关键保障,同时也是各国战略竞争的焦点。国家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核心目标是:提升新材料的基础支撑能力,实现我国从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转变。

  2. 山西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
  山西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以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前沿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五大特色领域为主的产业体系。《山西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明确提出:到2021年末,全省新材料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以提高供给侧产品制造能力为抓手,围绕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五大特色领域,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
  2020年7月,山西工信厅发布了《山西省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2020年)》,山西将围绕制造业千亿产业培育工程总体要求,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等61个新材料产业牵引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建设。
  临汾市在2020年7月30日第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指出:“着力推动一批集聚效应明显、创新能力突出的新材料产业优势项目率先发展,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由此可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临汾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措施。未来可依托古县、安泽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利用其焦化产能资源优势,发展先进化工材料,将进一步促进临汾市低碳经济领域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可依托临汾、侯马经济开发区等园区,利用其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新能源等新材料项目(如:临汾经济开发区落地新建年产5亿瓦时烯炭复合动力锂电池及PACK生产线、产品开发实验线项目,就是转型发展落实新材料的重要举措),将切实推进临汾高质量转型发展。

  3. 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之所以如此扶持新材料的发展,其一是材料行业是工业体系的基础,推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下,必然先推动材料行业发展,新材料产业则是其中重中之重。其二是因为我国大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包括高铁、核电、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需要新材料产业提供坚实后盾。由此可见,国家的重视让新材料产业迎来了一个重大利好的开局,新材料未来将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也必将成为投资者所看好的投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