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动态  -  环渤海资讯

三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推进地方经济发展

  编者按: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高综合竞争力。近期,上海、浙江、成都三地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政策举措,为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上海:
  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投资环境、涉外营商环境、创新环境、监管环境、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引领高地、区域合作、法治环境等10方面提出了172项改革举措,其中新增了“着力打造创新引领的营商环境高地”和“着力打造协同高效的营商环境合作示范区”两方面任务和体现地方特色的71项举措。
  市场主体退出全面简易注销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已经从1.0版发展到5.0版。相较于前4版,《实施方案》将更大力度保障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在市场环境方面,《实施方案》明确着力推进市场准入准营便利、资源要素平等获得、市场出清有序高效,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全面实施简易注销;清除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
  在投资环境方面,《实施方案》明确要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全流程全领域审批管理服务。深化区域评估,推进“用地清单制”改革;全面深化多测合一和测算合一改革;全面推行联合会审、联合监督检查和综合竣工验收等“一站式服务”;推进涉审中介服务事项改革。
  在涉外营商环境方面,《实施方案》明确要完善外资外贸和扩大开放的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提升上海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提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简化研发用途设备和样品进出口手续,探索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等。
  在创新环境方面,《实施方案》强调要聚焦创新产业链融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理机制等。
 企业变更登记开通全程网办
  《实施方案》对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虹桥国际商务区等战略功能区的营商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鼓励这些地区大胆试、大胆闯、主动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打造营商环境制度高地。
  一是支持浦东新区全方位先行先试。落实好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实施方案,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二是支持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围绕“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框架,加快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三是支持虹桥商务区建设高水平国际贸易营商环境。四是主动加强营商环境区域合作。主动推动长三角地区和试点六城市深度合作,共同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
  《实施方案》还要求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推动政府审批和管理服务更加智能化、精准化,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提升企业感受度。
  在政务服务方面,《实施方案》聚焦企业开办变更、获得水电气、税费缴纳、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拓展企业开办无纸全程电子化登记适用范围;开通具备“全类型、全事项、全流程”在线办理能力的企业变更登记全程网办系统,线上线下办理同步同标;水电气等市政接入行政审批实施并联办理,“一站式”全程便捷服务,实现不出家门“掌”上办;将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当场核税、立等可取改革扩展至居民间转移登记。
  在企业服务方面,《实施方案》提出通过技术和数据赋能,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市区两级企业服务云平台功能;聚焦惠企政策、普惠金融、专项资金、用工就业、服务贸易等领域,整合优化应用场景,推出更多的点单式申请、非接触办理;提升“企业专属网页”功能,逐步扩大政策精准推送、政策“免申即享”覆盖面;建设标准统一、内容完备的“一网通办”知识库,持续提高在线智能客服“小申”服务水平。依托数字化转型,政务服务和企业服务同向发力,让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一种常态。
 运用大数据等赋能监管
随着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主体对政府部门的科学监管、高效监管、无感监管等要求进一步凸显。《实施方案》强调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在推进企业经营自主便利的同时,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推进“互联网+监管”,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监管赋能。聚焦市场监管、食品、建设、交通、应急等重点领域,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建立风险监测评估、预警跟踪、防范联动跟踪机制;建设统一综合执法系统(来源:解放日报日期:2022-01-06)
  浙江:
  浙江省近期出台了《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从4方面、19个领域、78项具体改革举措保障全省域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做强做优市场主体。
  进一步优化市场准入准营机制
  涉及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投资项目审批、公用设施接入、不动产登记交易等5个领域、共18项改革措施。针对“准入不准营”问题,提出准入准营“一件事”改革,聚焦企业办事高频事项,对市场准入后的多项行业经营许可事项进行整合,推进“我要开超市”“我要开旅馆”“我要开饭店”等一批准入准营“一件事”,推动企业办证“一键直达、一次不用跑”。
 进一步提升营商办事便利化水平
  涵盖纳税服务、跨境贸易、公共资源交易、多元化商业解纷等4个领域、共16项改革措施。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提出全面推行电子发票(票据)改革,加强与财务核算、档案管理系统的衔接,推进电子发票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2023年增值税发票电子化率达90%以上。
  进一步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
  涵盖市场主体清算退出、破产重整等2个领域、共7项改革措施。企业退出是市场机制下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提升破产清算效率直接关系到社会资源释放效能。为此,提出建设破产数字化平台,推动破产管理人履职一件事改革,提高管理人履职能力。同时提出加大破产重整财税和信用支持力度,探索建立重整成功企业信用快速恢复机制,为暂时陷入经营困境的诚信经营者提供保护和自救的机会。
  进一步强化服务与监管效能
  涵盖公平市场竞争、涉外投资贸易、创业创新、人才集聚、普惠金融、商事法律、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8个领域、共37项改革措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出数字赋能普惠金融创新,为创新金融产品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支撑。针对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成本高,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健全贯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服务、维权全链条的综合保护机制。
  《行动方案》编制也更强化数字赋能,通过跨领域全流程打通、“一件事”优化,提升企业群众营商办事便利度。同时以市场主体评价和感受为第一衡量标准,着力解决制约市场活力、社会创新力的深层次问题。
  《行动方案》也给浙江定下了两个明确的目标:
  2022-2023年攻坚突破,打造一批综合性与单项指标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全省域营商环境水平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2024-2025年提质增效,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基本建成改革探索领跑省、市场机制最活省、营商环境最优省。
  浙江还将制定《行动方案》年度任务清单,建立健全晾晒激励机制,推动省级部门研究出台细化牵头事项改革方案,支持各地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改革举措,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来源:九派新闻 日期:2022-01-13 )
  四川成都:
  四川成都出台《成都市强化创新突破建设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实施方案》,从聚焦市场开放、聚焦办事体验、聚焦项目建设、聚焦监管效能、聚焦法治保障5个维度制定23个方面215项工作举措,正式开启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4.0版政策体系建设。
  1.0版“建体系夯基础”,2.0版“学先进补短板”,3.0版“树标杆创品牌”,如今的营商环境4.0版突出“集创新求突破”,提出开展十大改革创新突破、构建十大功能服务平台、推行最具企业感知十大举措,从改革力度上、深度上和覆盖面上看,改革力度更大、范围更宽、内容更丰富。
 改革创新十大措施“最具显示度”
  在全国首创住房公积金“双向差异化”缴存政策,支持企业降本减负、稳岗发展。“双向差异化”比例缴存满足了单位和职工差异化诉求,同时有利于推动一些单位公积金建制难点问题的解决。
  成都立足率先突破,在此次4.0版本中推出了最具显示度的十大改革创新措施。其中,在深化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中,成都在全国率先实现班列境内段运费不计入完税价格,以降低企业国际贸易成本。同时,创新国际转运海关监管模式,发展“跨航司、跨货站”集成中转国际转运业务,提升成都航空枢纽中转服务水平。
  成都还在全国率先探索“沙盒监管”和“触发式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同时,开发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率先形成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中心。
  在强化包容普惠创新方面,成都在全国率先发布医养结合服务地图,并率先推动成渝、成德眉资地区三甲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异地就医“一码通”。
  数字赋能政务服务更大范围“一网通办”
  相比3.0版本,此次4.0版改革突出数字赋能,升级打造了十大营商环境功能性服务平台。其中,政务服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备受关注。
  成都升级完善了政务服务“蓉易办”平台,实现与省一体化平台深度融合,“一网通办”范围得以拓展。同时,成都建设“天府蓉易享政策找企业”智能服务平台,实现惠企政策集中汇聚、精准查询、主动推送、高效兑现。
  “蓉易诉”电子诉讼平台上线后,实现了跨域立案、联网缴费、应诉答辩、举证质证、在线庭审、电子送达、“5G智慧参审室”预约等平台功能。只要具有网络和基本的设备,案件当事人和律师就可以全程在线参与有关的诉讼活动、办理各类涉诉事项。
  成都还构建了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实现所有政府采购方式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成德眉资交易中心实现交易信息共享、异地远程评审;优化升级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功能,实现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综合评价全覆盖。此外,成都还升级完善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市政、房建、水利、交通等重点领域不见面开标。
  聚焦服务提升企业感知度获得感
  为破除企业迁移行政障碍,成都还畅通企业自由迁移渠道。聚焦全生命周期服务,成都推出最具企业感知度、获得感十大举措。
  其中,成都推进市场主体电子营业执照跨行业、跨领域互认互用,构建服务企业的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免费向企业发放电子印章;推行用户不承担建筑区划红线外供水供电设施建设费用;扩大“非接触式”服务范围,实现企业税费事项“网上办”、个人税费事项“掌上办”。
  成都还加强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推动便民服务向小区党群服务站和楼宇“蓉城驿站”延伸,畅通服务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后一公里”。同时,成都加快创新“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等科技金融新产品,截至今年底,“科创贷”规模超过120亿元。
  下一步,成都市将持续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学习借鉴最佳案例,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来源:四川日报  2021-12-17) 
  专家建议: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将生活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行重点优化和培育,这既是改善营商环境的手段,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最终目标。另外,在营商环境的提升方面,一定要高度重视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一致性。
  阳光资产首席战略官邱晓华:
  从营商环境的前景角度看,中国应通过更好的改革,更大的开放,来打造一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市场化就是要尽可能地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要解决好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城市市场、农村市场,东中西市场之间统一的问题,要解决好市场秩序的维护问题,要解决好市场准入的公平公正的问题。
  网络编辑:赵岚